新闻动态 NEWS
你的位置:快3乐彩 > 新闻动态 > 为谋朝篡位,他们子孙三代谋划67年,手足相残,终于登上皇位_曲沃_晋国_晋昭侯
为谋朝篡位,他们子孙三代谋划67年,手足相残,终于登上皇位_曲沃_晋国_晋昭侯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1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07

封建社会的权力可谓是一种令人痴迷的存在,虽无形无质,却能引发无数人的疯狂追逐。为了争夺这无形的力量,有人不惜杀死曾经同生共死的兄弟,有人为了它甚至抛弃了妻儿,有人更是能够亲手弑父弑兄。亲情、友情在它面前几乎毫无价值,唯有掌握了它,才意味着财富和天下都已收入囊中。人们为追求权力,往往会把几十年的人生规划和付出,甚至愿意让祖孙三代都为此策划67年的漫长谋划。

晋国,作为周朝的王族诸侯国,是周初时期由周天子所封爵的。其首任国君为唐叔虞,他是姬发之子,周成王的弟弟。晋国的封爵看似并无多大意味,却在某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了现实。周成王和叔虞在一次闲聊时,成王用梧桐叶削成了圭玉的形状,戏言道将此物封给你,结果这一“戏言”被史官听见,并要求正式封爵,理由是天子言辞不可轻信。如此,晋国应运而生,成为了周王室的一块重要土地。

在古代,人们信奉嫡长子继承制,嫡长子被视为家族的继承人,大宗的继承人可以继承父亲的所有遗产,尤其是王位,而国君的其他儿子则只能归于庶宗,遗产的分配较少。晋国最初也遵循嫡长子继承的传统,但随着67年内乱的爆发,这一制度发生了改变。一支庶宗势力成功篡夺了原本属于嫡长子的王位,最终成为了晋国的新统治者。

展开剩余67%

这一变革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曲沃桓叔。曲沃桓叔,姓姬名成师,是晋穆侯的儿子,晋文侯的兄弟。有趣的是,尽管两兄弟的名字差异颇大,成师与仇,但却都有着晋穆侯赋予的特殊含义。成师象征着胜利,而仇则代表着失败,而实际上,仇才是太子。晋国的大夫师服曾经提出过警告:“名,自命也;物,自定也。今适庶名反逆,此后晋其能毋乱乎?”这番话似乎一语成谶,因为从成师开始,晋国就走上了一条曲折的篡位之路。

本来,曲沃桓叔并无篡位之机,但命运对他不公——太子仇早逝。晋文侯三十五年(公元前746年),晋昭侯继位,第二年便为曲沃桓叔封地在曲沃(今山西省曲沃县)。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政治错误,因为曲沃的地理优势,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甚至超过了翼城,成为晋国的一个独立力量。曲沃桓叔凭借个人的德行和才能,迅速积累了很高的威望,并吸引了许多有志之士支持他。

晋昭侯虽然早有警觉,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一趋势。曲沃桓叔的野心愈加膨胀,最终产生了篡位的念头。晋昭侯七年(公元前739年),潘父杀死晋昭侯,并扶立曲沃桓叔,但由于国君一方的力量尚在,桓叔未能立即取而代之,只能回到曲沃。晋昭侯之子继位为晋孝侯,潘父被处死。可曲沃桓叔并未就此放弃,开始为后代谋划政权。于是,曲沃庄伯(桓叔之子)和曲沃武公(桓叔之孙)连续刺杀了五位晋国君主,其中包括晋昭侯、晋孝侯、晋哀侯、晋小子侯、晋侯缗,并驱逐了晋鄂侯。最终,在晋侯缗二十七年(公元前678年),曲沃家族成功篡位,晋国的公室宣告灭亡。

67年的内乱之中,曲沃桓叔的这一支庶宗家族通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,最终战胜了晋昭侯一支的嫡长子家族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被篡位的君主几乎都是他们的亲人,权力的诱惑和疯狂,足以让人舍弃一切道德底线。尽管如此,晋国从曲沃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开始,进入了强盛的时代,一度独霸中原。

参考资料: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史记》

发布于:天津市